第四章 彰化縣環境策略


第一節 自然生態維護策略


  我國歷經數十年經濟發展之政策下,各種環境資源,大多重視經濟發展,常忽視將保育整合於開發中或考量資源之永續性。直到近幾年生態保育的呼聲日漸昇高,永續利用理念更成為時代潮流,社會群體對環境亦有新價值觀之後,政府部門之各種發展計畫,逐漸加入環境面之考量,必須重視資源保育與永續利用之規劃。
  本節將維護自然生態之策略加入以維持永續發展,亦即透過保護主要之生態系來維持彰化縣之生態系統,並追求各類生態資源能永續經營利用,始人類社會發展能與自然生態系和諧並存在之目標。本節將針對彰化縣相關生態環境敏感區來加以探討。
 

一、維護自然環境區域
        彰化平原位於台灣中部,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,氣候溫暖。全縣地形成東高西低之勢。彰化平原以舊濁水溪為界,北為彰化隆起海岸平原,南為濁水溪北岸沖積扇平原。縣內蘊育繁多之生物相。植物類有70多種,再動物資源方面,哺乳類動物約有7種,鳥類高達約有200種,兩棲類約有7種,爬蟲類有9種,魚蝦類約有20種,其中含有一特殊資源-猴蝦。彰化縣面積僅有1,074.3960平方公里,有如此豐富的資源,值得縣民珍惜和保護。
  但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,人口增加,自然環境因過度開發利用,使得自然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,除了水質、空氣、土壤、噪音及廢棄物等污染問題,海岸、河口、河川地以及山坡地亦遭大量開闢使用,使水土流失、稀珍動植物瀕臨絕種及其棲地遭受破壞等問題日益嚴重。因此針對自然環境維護制定下列策略:
(一)開發行為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:
     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七條規定,開發單位申請許可開發行為時,應檢具環境影響評估說明

    書, 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,並由目的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查。
(二)利用土地規劃整合保護區域周圍地區:
      為避免個別設立之保護區域太過零星,應在土地利用規劃中將保護區域與其周圍地區內具有相

    關性及永續發展性予以整合。
(三)建立保護區域管理制度:
      將保護區域依其保育程度及功能加以分類分級,依性質由縣(市)、鄉鎮公所或指定管理機關

    管理。保護區域應訂定中長程保育計畫,並定期檢討。
(四)保護區域資源監測與保育技術研究:
           主管機關就保護區域內及其周圍地區進行持續的環境監測,以掌握自然資源遭受破壞之情形。必

    要時進行保育技術研究,採取適當措施,以維護保護區域之自然完整。
(五)結合社區參與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利用社區參與,使得更多民眾一同傳播自然保育目標。

二、山坡地保育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八卦山為一獨立平緩之山嶺,最高處約為450公尺,最低處僅約為100公尺,面積約為100多公

    頃,佔全縣總面積10%,為本縣一重要土地資源,亦是環境資源之重大屏障。由於部份土地未依

    山 地保育利用條例所規定之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使用,導致原有保育功能受到極大破壞,造成

    山坡地之超限使用,使得水土資源流失嚴重,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此外,由於八卦山兩側均屬

    於彰化斷層、員林斷層及田中斷層,為降低天災所產生之重大生命財產損失,山坡地保育顯得更加

    的重要。

針對山坡地保育之策略如下:
(一) 山坡地開發應限制其開發規模及內容,避免超限制使用。
(二) 落實山坡地開發相關規定,嚴格取締非法山坡地開發。
(三) 山坡地開發應考慮土地適宜性、公共設施及水源供應,以減輕或避免開發對環境之衝擊。
(四) 整體性治山防災的推動。
(五) 發展坡地農村,獎勵農民實施坡地水土保持,並輔導實施公益性造林,以增加綠資源。
(六) 加強教育宣導水土保持之觀念。

三、海岸保護及地層下陷防治
  彰化縣海岸皆屬平直,其海岸線長度為65,403公里。海岸地區天然資源豐富,海洋生物繁多,具高生產力及特殊價值。但由於廢污水污染及漁民非法濫捕水產物,導致沿、近海漁業資源遭受破壞,使得漁業資源日趨枯竭。
  此外,由於養殖業長期超抽地下水,導致地層下陷。根據台灣省水利局八十五年台灣地區地層下陷檢測報告中發現,彰化西港村地盤每年正以18.5公分下陷下沈,而彰化地區下陷面積廣達一百平方公里。亦因此造成彰化縣海岸生態遭受到嚴重破壞。
  
為保護海岸生態完整及避免地層下陷其相關策略如下:
(一)海岸地區應有長期整體發展計畫,並依資源分級,劃定海岸使用分區,以許可制度加以規範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達到海岸地區資源之永續保育與發展。
(二)海岸地區之開發行為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估作業。
(三)修築海堤整體改善沿海地區排水系統,減少海水倒灌危害。
(四)輔導養殖漁業生產區
(五)配合農林地釋出政策,採發展許可制變更地層下陷地區土地使用。
(六)加強清理、取締:對於未能轉用之地層下陷地區,加強清理、取締工作並懲處違法行為。